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再探基本功
時光匆匆,算來練太極拳也有四年歲月了.從當初被德政和殿川莫名奇妙的拉到新竹青草湖社大開始,到沒熱身受的膝傷,練撇身捶腰傷,接著一段帶著小朋友去新竹練拳讓邱老師接送的日子,然後成立華科太極拳社,有半年自廢武功跑去練籃球練到腰傷.到歐老師那裏重新再開始,想想時光過的真快.
說來慚愧,練到現在比較標準的馬步應該是可以破 3 分鐘了,想當初剛開始練習時站那不標準的馬步,還自以為天縱英明,初練馬步竟然就可以站到十分鐘,現在看來當然是蠻好笑的.
而比較標準的摟膝拗步和標準的斜飛也從當初的 30 秒練到現在能破 2 分鐘了.套腿 50下現今勉強做到.而手揮琵琶則還是站不到一分鐘.足見這 4 年的進步不過多了 1~2 分鐘而已.
不過現今身體的材質跟以往實在大不相同,膝蓋這裏現在都沒再出現什麼問題了,而練功的酸痛幾乎是隔天早上就恢復了.往日手腳冰冷的毛病莫名奇妙的消失了,以往每到冬天就鼻塞的毛病也不藥而愈.而每週假日後必有的偏頭痛近來幾乎沒再發,有也僅感覺頭漲漲的,不及於痛.感冒這事往日多半是同事看著我感冒而現在則是我看著同事感冒.
上次回台去歐老師那裏練習時,歐老師看我打第一段後覺得我的姿勢又跑掉了.想來光靠自我練習還是不行的,練拳老師還是很重要的.也因此現在在德國偶爾才打打套拳,多數的時間還是以訓練基本功為主.因為至少基本功的姿勢自己還是比較有把握的.目前基本功的順序大抵也都按著老師的要求來做.不知是這樣做比較順還是自己習慣了,感覺練起基本功來很順利,或許正確練功的順序也有幫助罷.
對於鬆這個字個人也覺得非下苦練不懂鬆.我感受最深的應該是那段跑去練籃球的日子,那時練太極拳已經兩年,身體有一定程度的鬆.因為配合公司的活動而重拾多年未練的籃球,那段日子一直搞不懂為何多年未打籃球而籃球的功夫稍事練習就能突飛猛進.直到花了許多時間練了半年的籃球後,發現自己準度愈來愈差,移動速度愈練愈慢,上半身也愈來愈硬(年輕人最喜愛的六塊腹肌這時跑出來了),但此時的精神活力反而不如練太極拳時的好,痛定思痛後還是乖乖地練太極拳.
到德國苦練太極拳這段日子後,前陣子在同事的力邀下跑去丟丟球.在打球的過程中才驚訝的發現,自己把身體練鬆了後打籃球的速度和準度竟然能如苦練了十多年的籃球一般.原來之前重拾籃球的那半年能進步的如此之快實在是練了太極拳的緣故,之後的不進反退則應該是沒練太極拳的關係.而投籃那一瞬間的準度跟填胯竟然是有關連的.(填胯這事跟一般沒練拳的人講是沒用的,因為一般人對腰胯的感覺是分不出來).這感覺有點像金庸小說裏張無忌練了九陽神功後再練其它的功夫,隨便練練都跟別人數十載的苦練一樣.
經過此一反覆,我想我這輩子應該都會專注的練太極拳,籃球這運動只要有練太極拳的話稍事熱身就能做的很好了.不過目前的鬆用來偶爾打打籃球可以,要鬆到像老師那樣就還有得練.
近來練斜飛或摟膝拗步時常有從後腳根一路觸電到掌心的感覺,也不知道這是對還不對,但由於過去一些奇怪的身心感受告訴我,只要不是受傷的刺痛,就不必太刻意理會這些變化的過程.套句老師在耐心解釋太極拳內涵後常講的一句話,"就練就對啦!"
而這段苦練太極拳的日子,讓我的精氣神愈來愈好.(坦白說還是苦練基本功居多,套拳很慚愧地打的很少).尤其來到德國後,有時跟著同事出去參加活動到很晚後隔天仍能精神奕奕地去上班.而差別最大的感受就是搭飛機回台灣,因為一坐就要 13-4 個小時,而我只能負擔的起經濟艙,印像中頭次來德國時剛好因為練籃球而荒廢了太極拳,那次搭完下發機的感覺是超級的疲倦.印像中那疲倦還持續了好幾天.而第二次到德國則剛好是到歐老師那重新再開始後三四個月,那次的感覺是下飛機打了個哈欠後就精神奕奕了.
在苦練基本功的時候,心裏總想著老師說的"不酸,不抖,不化",也因此在做每個動作時,都在期待著最後那酸感的感覺來臨,然後充其量也只能好好的面對那個酸感五到十五秒,但有這個習慣後,練起基本功進步的效果覺得快很多.或許同門也可以試試咬著牙多個十秒來面對那酸抖後自己的體能是不是會進步的比較多.(當然養成這習慣後也要三五個月的變化,不是今天酸抖一次明天就可以看到顯著的效果的).
期待各位同門能從太極拳上比我得到更多的收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