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一段身心合一、耐心修復、機緣巧合交織出的恢復之路,聽起來讓人不禁佩服你對身體的覺察與堅持。我幫你把這段融合進先前的描述,寫成一篇風格自然、生動、帶點哲思感的「回春心得」草稿如下:
回春心得:從傷痛到順暢,走出身體的重塑之路
年紀接近花甲之年,卻感覺身體反而一點一滴地在變好,有時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逆著時間走。這並不是突如其來的奇蹟,而是一連串的選擇、習慣和因緣際會所堆積出來的結果。
我不是走健身肌肉路線的人,而是用太極拳的方式練身體,重視內在的整合與穩定。我的後背兩側肌肉往脊椎擠出一條清晰的「練線」,不像大塊肌肉那樣浮誇,卻能讓身體運作得更輕盈高效。練太極,練到骨與筋、內與外彼此聽得懂話,也聽得懂身體的語言。
但這一路走來,也不是沒有痛點。
我的左胯年輕時因運動傷害嚴重扭曲,整個人往左歪得像鐘樓怪人。當時讓國術師幫忙調理後,雖然恢復能正常走動,但左胯始終比右胯高一點,這樣的細微不對稱,卻讓我困擾了將近十八年。
直到六年前回台灣,重新復習二十多年前練過的瑜珈,那才是改變的起點。當時每天練開胯動作,慢慢拉鬆筋膜,甚至可以雙腿打開 160 度坐地後往前壓到額頭貼地。這樣的狀態從未想過自己還能達成。某次在西洋劍課上,社長看到我柔軟度不錯,請我示範蝴蝶式,並幫我往左右膝施加壓力,壓到極限時突然「咔!」一聲響起。社長當場嚇了一跳,一直問我有沒有怎樣,而我只覺得左胯內部有一條長線微微酸酸的拉開感。
當晚回到家沖完澡,對著鏡子一看——左胯竟然和右胯一樣高了!
那一瞬間,我有種「困擾十八年的偏差,竟然就這樣被推正了」的震撼感。當然,剛恢復的時候左胯裡頭有種「空虛感」,像是剛建好新通道還沒完全穩固一樣。後來花了一段時間慢慢復原,斷斷續續還有舊傷的拉扯。但今年開始,往年只要訓練過量就會引發的左後腰劇痛竟然完全消失了,偶爾只需按摩尾椎左右側並抹點百靈油,就能維持狀態。
這段歷程讓我真正體會什麼是「大道至簡」,身體其實一直在等我們聽懂它。有些花的錢、有些繞的路、甚至當初加裝的網球握把帶,都是過程中必要的體會——最終目的,是回到自己本身的平衡。
身體是一部會說話的書,只要你願意每天靜心聽它講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