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龍潭上課歐老師講解的概念是手法是身法的一部份,若沒有身法的配合,那手法一點用處也沒有.
大部份人在練套拳時可以練的很好,可是真要用的時候卻用不上,主因是步子不齊,身形散亂,而在那勉強的狀態下做手法.
在此老師舉了幾個例子.例如分提掤,重點是用揉胯來帶動手.若身形不正,急急忙忙用手抬,那純粹只是手抬的力量.那身胯不正做出來的動作沒什麼效果.
又如拍肚掌,若步子往前急趨時身子沒能跟上,那在勉強出手的身形上效果就大打折扣.由於練套拳並不容易將這樣緊湊的動作給做好,因此應該在每日的練習上做上十分鐘的鴨踏步.
鴨踏步在做的時候上半身要求依然跟無極平立是一樣的.由無極平立開始.步長是一小步(以腳伸的出去的位置為原則),步寬只要五分就好,膝蓋只要微曲.前腳踏出落平時輕輕放下,然後用揉胯將身體往前帶,等到重心移到已經踏實的前腳後.後腳步再跟進,而後腳腳掌必需平提起來,這樣表示重心所在的前腳疊胯鬆腰都有做好了.每日練這鴨踏步對於緊湊的步法會有大於套拳甚多的補助.算是補助功操之一.
而昨日歐老師講解後也連帶教了第二段的開頭,由於歐老師在旁邊看我打推山抱,轉還抱,順履抱時實在是打的亂七八糟,於是直接拿我當靶子來講解裏面的涵義.推山抱內含甩臂掌和撲面掌,當面對著對手時打出推山抱,右手的甩臂掌是對手若沒有往前頂就可以順著往下打下去,但若對手往前頂,那甩臂掌會打到一半打不出來,於是就可以順勢用左手做推山抱,若對手因前頂而有抗力,致使推山抱推不出去,則表示對手的勢能是前傾的,所以此時要用轉還抱胯一開腰一帶,那對手就被摔在地上了.或者用左手漢掤右手直接用手刀往對手的脖子上切.
而在歐師一面講解一面對著我做動作時,歐師左手的推山抱像一根柱子一樣頂在我胸前,其實光這樣我就已經動彈不得了,但老師為了示範轉還抱,所以在我身子往前頂的時候左手一掤右手繞到我脖子後一帶,我整個人就翻出去了.不過老師動作只是輕輕點到,所以我身子還有機會能右踏一步站平.
以上的心得與同門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