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太極拳經

昨天心血來潮,練完基本功和套拳後想說定式那個雲手三百手要湊萬停了很久,於是起手把它給補上.誰知這最後三百下的感受更勝之前的九千七百下.怎麼說呢?之前一起手練雲手時雖然也知道胯要填,但應該是有時填到有時沒填到.所以若有似無的一些很奇怪的感受.而這回在練的時候很清楚的感受到胯應該要填到跟站手揮琵琶的感覺一樣.而可能也是身體材質不同於前,那種站到有彈性的感受也清楚很多.回想起來這就是陳董和懸絲之前說我崩的太緊的原因,也就是邱老師上次幫我注意到的揉胯時"只有腿過去,屁股沒跟過去".原來目前的問題看起來在於胯填的不夠好.

所以前面那九千7百多下的雲手算是幫我打基礎,讓我現在打雲手能更有彈性點,不過練了基本功加套拳後再多打那三百手雲手隔天上班實在有夠累的!但至少是把體能往上再度提升了.期待後面練的雲手在改善填胯這件事後能更有進步.

而今天跟懸絲討論昨天練拳的一些心得,形容我感受到太極拳動作的力量來自於腳根,透過腿部連接到胯,再連到腰,上至背部,然後由背部連接到手部來.懸絲聽完後只是淡淡地把太極拳經貼給我看.這時我這笨蛋才赫然發現原來這些心得早被包含在太極拳經裏面了.只是以往還沒練到看不懂罷了!看來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力這事還是懸絲勝我一疇. 還真是益者三友.難怪老師會說練拳拳伴也很重要.

僅將太極拳經貼於下面備忘.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唉呀,
我明明就是很熱情的恭賀您的功力又更上層樓,怎麼您說是冷冷的??看來可能您吃比較重味的,下次再多放一些朝天椒,看合不合您的口味 ^ ^

PrinceLin 提到...

沒啦! MSN 上對話本來就有點個人主觀的感受啦! 哈.別太在意!但你把這段適時地提出來給我參考.對我這種鈍根很重的人很有幫助啦!雖你可能貼了不少次給我,但我到這次才有真把它給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