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太極拳的心理學


寫這個題目好像一下子下的太大了.但其實只想把個人的一些心得給寫下來.

大多數我們看到鼓勵大家練太極拳的文章泰半是由它能對身心帶來的好處來鼓勵大家持續的學習太極拳.然而在此個人想要由心理層次來探討如何較容易讓自己持續的學習太極拳.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當我們開始要動手去做某些有點累的事(例如家事),要求自己開頭起去做的那前五分鐘最難,因為覺得懶懶的,不容易提起勁來做它.但只要把一件事做了十分鐘後,身心漸漸就會進入狀況,這時會做到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甚至想這麼一直做下去,此時只會恨時間或體力不夠.隔陣子要再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又會重複一樣的循環.而我發現這裏面若能透過適度的安排.那就容易讓這個循環能夠持續不斷的做下去.

在此個人以練太極拳來做主要的例子.在我觀察有一部份人會放棄練習太極拳,大概都在第一個熱身動作就覺得很累(例如一開始的左右攀足).每回想再做的時候,那個很累的心理印像仍在,於是潛意識中會有想放棄的
小小念頭.而再次的練習果然又很累,於是那個想放棄的小小念頭就愈堆愈大.最後有些人就會找各種的方法來逃離這種潛意識中的痛苦.這種心理的動作在其它的事物上仍然成立,例如刷牙,洗澡,上班....

過去曾寫過一篇"攻心為上",我想心理的想法
的重要性仍佔首位.而建立練拳習慣的過程個人以為大部份的問題來自於人會有一種"慣性".習慣於現在的狀態不想做改變.例如下班回家就喊累.直覺就覺得下班後就想休息看電視或睡覺,一點也不想做任何其它的活動.而也因為這種"慣性思考",所以要在下班之後多做一點其它的活動在心理上會覺的十分困難.而個人實際的經驗以為,那種累是一種假像,也是你的"慣性思考",當你透過漸進的運動方式把身體循環給動起來後,疲累就會莫名奇妙的消失掉.

坊間有些書是教你如何"打破慣性".然而就太極拳的學習上來說.我想說如何"建立慣性".舉個例來說好了.太極拳裏面有些動作相對上比較累,有些動作相對上較輕鬆.而透過對動作適當的排序,可以讓你不會有一下子那麼累想放棄的念頭出來.意思就是說把自己覺得輕鬆的動作放在前面,較累的動作排在輕鬆的動作後面.這樣由輕鬆而至較累的排序可以讓練習的過程順利許多.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當我要開始練太極拳第一件事是把小鬧鐘擺在顯眼的位置上來(為了方便計時用).這件事相當簡單.接著我一定要穿上功夫鞋,這在心理上比擺鬧鐘來的累一點,但增加的相對困難度不多,對我的心理也是一個即將開始練功的暗示.接下來很輕鬆的開始做鴨踏步,做這動作比穿功夫鞋又再累一點,但相對於穿鞋仍然算很輕鬆,做個十分鐘後腿骨就有點微微的熱感了.這時我會接著做穿掌腿,這個動作開始有點小累,不過由於前一個動作是鴨踏步,它比鴨踏步只是稍微再累一點.所以不會在潛意識中留下累而想放棄的念頭.做完五十個穿掌腿後,身體已經熱起來了.接著就馬步轉腰揉胯一起做,這幾個動作若擺在這裏相對於穿掌腿仍是比較累一點點而己.也仍不會在潛意識中留下太累的念頭.接下來的套腿雖然也累,然而對於馬步來說反差不會太大(套個 50 下單腿支撐的時間不太長大多數人也只彎到 120 度所以也還好).而套腿做完後接下來的斜飛和摟膝拗步雖然累,但相對於套腿動作之間的差距仍然不大.(從兩腿平均重量 50,50 變到套腿 單腿120度到前後70,30).最後接的手揮琵琶最難站,但對於斜飛和摟膝拗步差距也是不大.(從70, 30 到 90,10).而且也只撐一分鐘.最後不知不覺得基本功就這麼練完了.接著練套拳上半身輕飄飄地會感覺到自己正在享受太極拳,加上在練習中發現自己身體的進步的那種成就感,這些都會在心理上留下快樂的記憶促使你想再次的重覆練習.而由於這過程中我會想更增加這段時間的利用價值,於是會用電腦播放 CNN 的新聞或是一些英語電影,讓自己在這個時候還能順便訓練英文聽力.增加了練太極拳這段時間的附加價值也有增強了未來持續練習它的動機.

這一段建立慣性的過程個人覺得蠻有意思,大家不妨試想,若第一個動作就由手揮琵琶開始將會是什麼感覺.(一下子由沒熱身的狀態突然來個重量比例 90,10 的步子).我你的潛意識大概一想到要練太極拳就先皺眉頭了.

然而把鬧鐘擺在顯眼的位置開始,心理上因為我已經建立起一段後續動作的關連串連到手揮琵琶,而每個動作間慣性的差異又不大(從單手拿鬧鐘-->穿功夫鞋-->鴨踏步-->穿掌腿-->馬步轉腰揉胯-->套腿-->斜飛-->摟膝拗步-->手揮琵琶).

於是潛意識中不會因為慣性落差太大的動作而留下累而想放棄的念頭(當然練習的量也得控制適度).只會留下練習後愉快流汗的快樂感.而這快樂感會促使自己隔天很想再去練它.重複久了就會形成一種慣性.不做反而覺得怪怪的.我想這或許也是老師把基本功操排下這樣順序的原因罷(涵化小築的基本功操是由馬步開始,前面是我自己加的).

而這半年來少有間斷的基本功操,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自制力變強很多.例如早上起床,過去可能鬧鐘吵過翻來翻去就又睡著了.但現在則是關掉鬧鐘後整個人就醒了.在做很多事只要有"懶"的念頭起來時,就能立刻要求自己去做那件"懶"的做的事.久而久之自己從一個偏懶惰的人變成相對較勤勞的人. 對於"打破慣性"的能力由於這樣的訓練而不知不覺的加強了.

除了太極拳外,個人想再舉一個自己刷牙的例子,大部份人一想到刷牙就有"懶"的念頭.即使面對如此簡單的動作仍不例外.而我一般都以牙線清理牙齒開始,因為拉條線的動作相對簡單,對自己的心理是一個即將刷牙的開始,而看到牙齒間一堆雜物被拉出來的成就感可以促成自己更想去做這件事.而刷過牙後用乾淨的手在乾淨的牙齒上來回抹會有牙齒乾淨後那種"吱吱"的聲音.那種愉快感也會讓自己記在潛意識中使自己勤於刷牙.

而我想這個心理慣性建立的過程不僅適用於練太極拳或刷牙.應該也適用於生活上其它的事物.相信這對很多良好習慣的建立都會有幫助. 也期待這樣的過程對大家有助益.

P.S.在
此順帶一提的是起床這動作過程必需注意得慢慢在床上翻翻身後慢慢坐起,慢慢的將腳放下床,再慢慢起身.很多老人家中風就 是早上起床起的太快了.慢慢起床有助於讓血液流到腦部後再做下一個起身的動作.這個也是身體動作由躺到站不能一下子反差太大.應由躺到翻身到坐起到腳放下床而至站起來.有專家建議每個動作都間隔 30 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