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多久以前,大約在 2008 年左右的一次站樁練習時,老師在我做「手揮琵琶」時,默默地調整好我的姿勢,隨後轉身安靜離開。當時那一瞬間的肌肉記憶雖然鮮明,卻無法持久,於是多年來,即便反覆練習,始終無法真正找回當時的感覺。
直到最近,因為收到自拍器當作聖誕禮物,我突發奇想,開始用它拍攝自己的背影來檢查動作。沒想到,在連日的糾正過程中,我意外發現自己右胯始終沒有真正打開。經過細心調整,突然之間,當年老師調整過的「手揮琵琶」肌肉記憶竟然再次浮現——那種站穩後胯、力量沉穩流轉的感覺,終於在多年後重新找回來了。
回頭一想,這些年來的每一次練習,或許都是在為這個「開胯」打基礎。如今終於摸索到方向,卻又不禁好奇:這樣的胯部開合,還需要多久才能真正練到位?這種新的身體知覺,又要多少時間才能徹底融入到西洋劍的動作之中?
無論如何,這次的體悟,無疑是多年來太極拳練習中的一個重要突破,值得紀錄與珍藏。謹此寫下這份心得,以茲留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